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物质密度课件
教案课件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里面的内容是由教师完善的。制作科学规范的教案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您是否正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物质的密度课件”,我们特别为您精心整理,感谢您访问这个网页,希望您会喜欢这个网站!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kg/m=1 g/cm)
三、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查看更多>>平时的生活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密度的课件五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密度的课件【篇1】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活动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
查看更多>>本文内容涉及到关于“物质的量课件”的多篇文章,经励志的句子的编辑整理后呈现给读者。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的设计。教案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不要忘记收藏并与朋友们分享!
物质的量课件(篇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3)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物质的量课件(篇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
查看更多>>关于“物质的量课件”励志的句子编辑写了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来浏览,欢迎品读本文并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中之重被遗漏。
物质的量课件 篇1教学目的:
1、了解课余生活,熟悉写作范围。
一、导言: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全是精彩充实的故事。踢球、跳舞、画画、郊游??,不管是和同学还是家人,不管是好事、错事,样样都是那么难以忘怀,总是那么感人至深。这次习作就让我们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师生互动,讨论填写内容。
1、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经常参加的活动有:__________。在课余,还发生了许多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_______,那一次,我感到特别____________。
②习作:我的课余生活包括记一次活动(游戏)这两类文章的关系写题材范围大的作文可使用大中见小的开头,小中见大结尾方法,从而紧紧把握习作要求。
读范文交流写法。
1、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2、课余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
3、事离不开人,人离不开事。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的特点,写出人文性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
4、内容要按一定顺序写。如“可是??”“于是??”“甚至”“才”“一??就??”让你的.文章更有文理。懂得使用些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如“首先??然后??接着??”“之后”“这时”“当??的时候”“前面”等,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5、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6、如果写范围大的作文可重在写小。写时域广阔的作文应注重以一当十,以十当一的叙事方法,重在写一。从而紧紧把握习作要求。
7、写好自己,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别人分享你快乐。
物质的量课件 篇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
查看更多>>